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赋税和徭役的区别(先秦时期:赋税与徭役)

时间:2024-11-09 09:48:57

前言

赋税与徭役作为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的重要制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夏、商、西周的赋税与徭役。虽然赋税与差役的制度是每个朝代都有的,但是实际上每个朝代的赋税与差役制度都有所区别,哪怕是离得比较近的夏、商、西周的赋税徭役制度都是有继承有发展创新的。但是任何制度只要存在,目的性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国家的正常运转服务的,所以不管接下来的朝代怎么创新改革发展,大体上的赋税徭役制度,还是与夏商西周的赋税徭役制度有很多的相同之处的,可以说夏、商、西周奠定了后来所有朝代的赋税徭役制度的基础。

夏朝的田赋与贡的赋税制度,几乎在以后的各个朝代都可以看得到,商朝在延续夏朝的基础之上,又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助法,西周在延续前朝赋税制度的同时,又创新了彻法和关市税。徭役制度夏朝没有太多史料记载,但是可以确定它是很重的,商朝的徭役也比较重,西周的徭役可以说前期是比较轻的,总之赋税徭役制度在夏、商、西周时期一直在延续,一直在创新。

先秦时期的赋税

提到先秦时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夏、商、西周时期,而且夏、商、西周时期的赋税徭役制度对于之后的朝代的影响非常大,虽然在改革创新,但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夏朝最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的很多制度都是鼻祖般的存在,夏朝的赋税制度,也是为后来的很多国家奠定了基础。夏朝的赋税制度还是比较重的,商朝也是如此,西周时期好一点。夏朝的赋税制度更多的是田赋与贡,商朝时在贡的基础上,有创新了·助法这一赋税制度,到了西周,也是在延续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彻法,彻法可以说是很大的发展,因为西周时期,商品经济来开始发展,为了巩固统治着自己的统治,他们又设置了关市税,以此来抑制商业的发展。

1、夏朝的赋税制度

夏朝是大禹建立的国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也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赋税制度可以说还是相当完善的,毕竟是国家制定的为当时的朝廷所用的制度。古代的赋税一般都是田赋,因为在前期是没有商业,后来要么就是重农抑商之类的,之后离我们比较近的朝代有商业税,但是在夏朝的时候是田赋。夏朝的田赋有两种,一种是按照所种植农产品的总产量来收税,也就是用国家给你的土地收的所有作物,收得多就交得多,收的少就交的少。第二种是向朝廷纳当地土特产。诸侯国等诸侯要在得到封地以后,每年向朝廷贡固定的土特产,还有一些是定期缴纳的,比如比较珍奇的水果等等。

夏朝关于赋税制度的设置还是很完善的,已经有相关职位出现了,比如主管赋税的官吏。夏朝可谓是开山鼻祖。在夏朝就已经有关于税的法律出现了。除了赋税之外,夏朝朝廷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有夏朝的"贡",其中贡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当时的诸侯国纳贡,还有一类是农民纳贡。当时的诸侯国给朝廷纳的物资主要是当地的特产,比如有丝、铜等等。所以整体来说,夏朝的赋税制度还是很完善的,很科学,很系统的,是夏之后的朝廷的范本,不管他们怎么变,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还是按照夏朝的相关制度来完成的。

▲大禹画像

2、商朝的赋税制度

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建立初期,继承了夏朝的赋税制度,后来商朝有了自己的创新,叫做“助法”,助法顾名思义就是商朝自己创新发明的制度,政治家伊尹所做的《四方献令》中有关于土贡的记载。

▲伊尹画像

因为在夏朝没有,这是商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适应时代的要求制定的。

▲商汤画像

它是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的,商朝时期就出现了井田,井田就是在一口井分成九块地,每块地是70亩,但是这个七十亩,与我们今天理解的七十亩不同,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十几亩。助法既然是在井田的制度上发展而来的,那肯定有井田的影子在里面,也是一井分为九块地,除了最中间的一块之外,因为中间的这块是国家的,其他的几块全部分给八户人家种,一家70亩。只不过商朝的中间这块现在也给农民种,但是不需要他们缴纳东西了,只需要帮着种就可以了。夏朝的种种赋税制度,每家承担的的税率,有不同的观点,《孟子》讲是“十一税率”,

▲孟子画像

朱熹讲的是“九一税率”。实则朱熹的这种说法比孟子里的十一税率要高。

▲朱熹画像

3、西周的税率

周朝时期,毋庸置疑,任何一个朝代初期都肯定会继承前朝的制度,先让国家安定下来,再来说改革创新的事情。周朝也不例外,周朝同样地继承了夏朝和商朝的赋税制度,并且西周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创立了新的赋税制度“彻法”。

▲井田制示意画像

彻法就是说一井里周围的所有土地,要这其中所有需有土地的人来一起耕种。收成平均分。所以西周的赋税有四种,分别是对于夏朝与商朝的延续,以及自己的创新。这四种分别是:贡、助、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每个诸侯国都不一样的赋税制度。西周时期,因为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统治者为了维持市场稳定,以及重农抑商,所以设置了关税和市税。关税顾名思义,就是跟我们今天的海关税性质差不多,但是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在西周的关税是道路等税务。市税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为了抑制商业的发展,对于一些物品要纳税。

先秦时期的徭役

徭役就是朝廷可以随时调动百姓去为朝廷服务,而且是无偿的,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所在。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奴役都是强制并且合法的,因为他们是保证一个国家正常运转最为重要的东西,不管是先秦,还是秦朝以后,乃至是现在都是很重要的。并且基本上夏、商、西周的徭役都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役,一种是军役。前一种是为国家劳动,第二种是进入军队,服兵役。基本上两者的界限没有那么明确,还是比较模糊的。

1、夏朝的徭役

其实在夏朝时期得徭役相关史料记载不是很多,所以很难具体展开阐述,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皇帝对于百姓并不是很好,赋税徭役还是很重的,所以百姓的生活不是很好,夏朝的灭亡也与赋税徭役过于重有关系。

2、商朝的徭役

在商朝刚刚建立初期,按说是应该要延续前朝的所有制度来稳定政权,国家各方面稳定了之后,再来说创新的事情。但是在商朝初期,为了避免前朝的悲剧再次在自己的朝代重演,所以当时皇帝下令所有的诸侯国都要善待自己的百姓,不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和政策的就随意劳役百姓,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暴君商纣王的时候,百姓的生活可谓是惨不忍睹。因为商纣王要百姓为他打猎,做各种劳役。

▲商纣王画像

3、西周的徭役

到西周时期,周朝是周武王姬发建立的,基本上是一家出一个人,每年服役也就一至三天,就是多则三天,少则一天,甚至在不好的年景,可以一天也不需要去服役。而且西周比较人性化的是对于个别人群可以免除劳役,比如有才能的人,老人小孩,残疾人等等。

▲周武王姬发画像

但是西周的劳役还是很重的,因为平民百姓要在春秋时为官员等服役,到了冬天才可以和他们的妻子孩子见面,但是冬天也要为达官贵人服务,要为他们晒打猎得到的动物皮等等,他们的妻儿也是为达官贵人服务的。并且西周的军服与所占田地的大小有关系,所占田地越多,不仅要服军役,还有提供战马或者其他军备用品,所占田地少,徭役就比较少,就不需要准备马匹之类的。

总结:

前秦时期的赋税徭役在夏朝、商朝以及西周时期是最典型的,也是最为完备的,几乎可以说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使用的,因为之后的几乎历朝历代,虽然在赋税徭役制度上都有所创新,但是总体来看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在他们的赋税徭役制度中还有夏商西周的影子在里面,因为这个制度本身就是为了国家服务的,不管是之前的奴隶制国家,还是之后的封建制国家,全部需要合法且强制性的赋税和徭役来满足国家的正常运转,但是每个朝代的赋税徭役制度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