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融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30日上午,安徽省召开“奋发有为往前赶”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推动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全省金融运行稳中向好、好中提质,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炜鑫 摄)
我省支持经济稳增长,落实中央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及时跟进省政府稳经济“30条”,出台《金融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若干措施》,实施金融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对“两重”“两新”项目建设金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金融稳外贸政策举措。深入开展万企融资对接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全省重大项目及外经贸领域融资对接会,发布融资需求472个、金额1562亿元。
同时,我省抢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推动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3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9.08万亿元,首次跨上9万亿元台阶,总量跃居全国第10位。贷款增速10.3%、高于全国平均2.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
在资本市场方面,一季度,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居全国第3位,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合计185家、居全国第7位。实现直接融资1804.8亿元,增速25.6%、居全国第4位,排名创同期历史新高。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母子基金合计170只,累计投资372亿元、项目747个;在皖落地私募基金规模1.83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
另外,我省创新开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试点,推动金融服务组团,为产业发展提供“总对总”金融服务。3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科技金融上,高标准建设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14家总行级科创金融服务中心、72家科技专营机构,设立17家科创金融工作站。主动对接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推动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提质扩面,全省推广“贷投批量联动”试点,落地全省首批次科技企业核心团队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首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一季度,全省科技贷款新增超千亿,余额达8679亿元、增速28%。
绿色金融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评价和通报机制,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落地全国首笔“碳中和”挂钩贷款,发行全国首单金融租赁行业长三角一体化主题绿色金融债券。3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5万亿元、增速35%。
普惠金融上,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走访小微经营主体699万户、发放贷款4402亿元。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连续10个月增速快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涉农贷款余额超2.6万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2691亿元、平均费率仅0.76%。
养老金融上,全省90%以上的银行、保险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金融机构创新各类养老金融产品552款,累计发放养老产业专项贷款132亿元、同比实现翻番。特别是近期出台的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是我省首个养老金融政策。
数字金融上,推进人工智能+金融创新,发挥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累计为174万家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2.15万亿元。
此外,我省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首要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稳妥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加快不良贷款清收,一季度全省不良贷款率低于1%,银行资产质量居全国第6。同时建立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防非打非工作机制,形成防非打非“制度链”和“防护网”。一季度,化解非法集资存量案件29件,全省无新发非法集资案件。(记者 徐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