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台江“简型”设施渔业模式实现高产

时间:2025-09-05 00:05:00

近日,在黔东南州台江县排羊村,一场由省、州、县三级农业专家联合组成的现场测产活动顺利举行。专家小组对创新的“帆布鱼池设施易位养殖模式”进行了测产验收。令人振奋的是,在一个仅60立方米水体的帆布鱼池中,鱼类总产量竟高达2306公斤,相当于每立方米水体产出约38.4公斤,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该模式在集约化养殖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和经济效益。

台江县地处山区,土地零碎分散,坝区面积有限,传统的大规模池塘养殖模式难以推广。然而,当地却拥有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水质清澈优良,加之天然的河流水位落差,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针对这一特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团队经过深入研究,结合山区地形特征,成功示范推广了“帆布池水产健康养殖模式”。这一创新模式具有多重优势,投资成本低、建设速度快、施工简便、不破坏土地耕作层、运营成本低,同时单位面积产量显著,特别适合山区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水产养殖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创新采用了先进的微孔增氧技术。通过在池底铺设微孔曝气管,形成细密均匀的气泡,大幅提高了氧气在水体中的溶解效率和分布均匀性。与传统增氧方式相比,微孔增氧有效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同时为高密度养殖提供了稳定的溶氧环境,进一步保障了鱼类健康生长和产量提升。

该养殖模式通过对山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了一种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现代化设施养殖体系。它不仅实现了专业化、设施化的养殖管理,更同时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符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求。据测算,该模式每平方米建设成本控制在100元以内,而年产水产品可达38.4公斤。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不需要对土地进行大规模改造,不破坏表层土壤结构,因其可快速搭建和拆卸的特点,被誉为“活动式鱼池”,大幅提升了养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作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和基层农技推广省级渔业科技示范基地,贵州年年有余渔业有限公司创新推行“科研+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推广机制,将前沿技术创新与实用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积极参与现代化渔业生产,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山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全新解决方案,也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树立了行业典范,对类似山区发展水产养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云开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梁圣

三审 刘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