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宣传和天府新视界同时说“鲁迅”——个体诉求和公共导向如何统一?

时间:2025-08-27 17:42:00

撰文/丰谷

鲁迅是一个文化符号,且常读常新。

最近,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面“鲁迅夹烟”网红墙画被游客投诉,一时引发网络热议。8月27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账号“浙江宣传”和四川省委宣传部官方账号“天府新视界”,同时聚焦这一话题。(文章链接:浙江宣传《鲁迅的“烟”,该不该点》;天府新视界《让鲁迅灭烟头,他会不会攥拳头?》)文章关注的,不仅是鲁迅该不该“点烟”,更指向个人诉求与公共导向如何寻找“最大公约数”这一更深的社会关切。

如何看待历史记忆与文明新风的“冲突”?

“浙江宣传”和“天府新视界”均强调,应该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历史不是任人涂抹的小丫头,鲁迅“夹烟”不仅是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也是符合当时时代背景和鲁迅个性的真实写照。

当然,两个账号也都注意到,当下,不少人确有全方位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的诉求。如“天府新视界”指出,公共场所控烟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一项文明共识,相关法律和管理也在不断完善。

但两个账号均认为,这些诉求应该在合法合理的范围,而非把今人之要求强加给前人,强行篡改历史和文化经典。“天府新视界”指出,“营造清朗空间,不等于打造‘无菌’环境”,比起强推失真的历史,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反而更需要在真实历史中,学会明辨是非。“浙江宣传”明确:历史无需“美颜”,真实自有力量。若以今日标准刻意抹去历史痕迹,实则是以现代眼光简单裁剪过去,无异于文化上的“刻舟求剑”,“那样的历史,是单薄的、失血的,甚至是不真实的,也极易走向历史虚无主义”。

如何看待个体诉求与公共导向的关系?

作为宣传部账号,双方均对这一话题背后的舆情议题关切,也都认为网友的意见需要倾听。如“天府新视界”指出,网络平台成为表达民意、反映社情的重要渠道;“浙江宣传”认为,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其思想与观点的权利,这是社会进步与创新的源泉。

但两家官方号均注意到现今网络表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投诉,实则比较个人化。如“天府新视界”所言,个别人把极个性化的主张当民意,相关管理部门每日要耗费大量精力处理投诉,全社会的注意力也被迫在这些没有定论的事情上打转。

基于此,“一东一西”两家宣传部账号,都提出了舆情应对领域的新课题——对一些音量高、但比较个人化、情绪化、未必在理的诉求,在形成了舆情的情况下,究竟应该怎么处置?

双方有相似的结论:声音需要倾听,但需保持定力。不要一遇到投诉、一掀起舆情就慌了。“浙江宣传”表示:健康的舆论生态,不在于哪种声音压倒对方,也不是对最大声或最极端的呼声作出附和反应,而是在多方声音中辨识本质、在时代语境中把握主线,在嘈杂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天府新视界”旗帜鲜明地指出,个体投诉是其权利,但公众意见不会被个别声音绑架,管理部门不能一遇舆情就选择息事宁人。“乐见绍兴鲁迅故里表态‘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未来,也希望管理部门该硬气时就要硬气,对无理要求坚决说不。”

从鲁迅的烟到鲁迅的红背心,人们纪念的从来不是什么背心和烟,而是在致敬鲁迅于乱世中的奋争和深刻的思想。在人群中点烟不是纪念,当然更不是社会文明,但只允许鲁迅握拳不允许鲁迅拿烟,也并非社会文明。鲁迅精神不应进行这般荒谬的提炼,对鲁迅的解读,也不应只停留在情绪化的争论。“浙江宣传”和“天府新视界”两家官方账号的发声,体现出某种共识,未来,对这类网络热点事件,应该在倾听网民声音的同时,坚守正确方向,做好价值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