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崇湖:生态美 产业强 百姓富
荆州新闻网消息(公安台 赵勇 杨俊)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这一科学理念的引领下,公安县积极开拓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以绿色动能重塑乡村振兴新格局。今天,让我们走进崇湖,共同见证“两山”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近日,崇湖国际重要湿地传来喜讯:消失十余年的珍稀鸟类彩鹮再度现身,其完整的繁育过程被全程记录,成为崇湖生态修复成效的有力证明。
彩鹮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需食物充足、栖息地隐蔽且人类干扰极少。该物种曾一度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判定为“国内绝迹”。此次不仅在崇湖湿地重现身影,更完成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完整繁殖行为,属于国内首次记录,填补了相关生态研究空白。
崇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张威:4月29日在崇湖发现彩鹮的踪迹后,保护中心立即在栖息地划立了核心保护区,树立文明观鸟宣传牌,建立文明观鸟制度,杜绝使用高音喇叭,禁止飞行无人机拍摄。同时,通知10人的巡护队伍,加大巡护力度和频率。全天候、全实效、全领域的巡查,动态监测彩鹮的迹象,为彩鹮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育雏条件。
崇湖是公安县第一大湖泊,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涉及3个乡镇、13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平原湖泊型小流域,被纳入全省5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过去,由于大规模围垦造田、围网养殖,导致湖面缩减、水质恶化。近年来,公安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巩固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等举措,坚持“保护优先、系统还地、科学修复”的原则,着力抓好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工作,不断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公安县斗湖堤镇荷花淀村毗邻崇湖,近年来借助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在崇湖周边,传统的虾稻共作模式还配套建设了尾水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眼下,正值虾稻田水稻拔节生长的时期。再过一个多月,公安县麻豪口镇荆丰村58岁村民黄林权的50亩虾稻即将迎来丰收。望着长势良好的水稻,他高兴地向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公安县麻豪口镇荆丰村村民 黄林权: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之前,我们的水质差, 虾的个头很小。通过治理过后,虾的个头长大了,亩产量可达650斤,一年实现产值20万出头。水稻现在一年可产到6万多斤,实现销售额6万多元。环境变好了,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崇湖湿地的变迁,是“两山”理念实践的鲜活样本。如今,崇湖国际重要湿地核心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从353种增至441种,鸟类从131种增加至16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7种、Ⅱ级保护鸟类16种。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也愈发红火。
公安县麻豪口镇党委书记 易凤佳:“两山”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那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麻豪口镇将继续坚定不移沿着“两山”理念指引的道路走下去。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机制、新路径。让绿色真正成为麻豪口镇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和最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