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本本”写就民生“大文章”

时间:2025-07-14 00:2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朱科、毛陈宇、谢小莹)7月7日,小暑时节,酷热持续,然而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浩然社区的王阿姨家里却透着沁人的清凉。

“我在网上申请独生子女费一直不成功,多亏了你们上门指导服务,真是太感谢了!”王阿姨紧紧握住浩然社区党委书记朱琪琪的手,激动地说。

当天,朱琪琪带领浩然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王阿姨服务。而她的民情日记又添新页:“2025年7月7日,王阿姨独生子女费线上申请遇阻,社区干部上门成功解决……”

这样的温情片段,在这个成立不到四年的年轻社区里已成常态。38本看似不起眼的民情日记本,正悄然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纽带。

“民情图谱”绘就初心坐标

“石奶奶的养老认证提前半月完成!”翻开泛黄的日记本,朱琪琪的笔迹力透纸背。

在浩然社区,这样的民情日记构成了特殊的“民生数据库”:既有88岁独居老人展示编织手艺的温馨画面,也记录着残障家庭的无障碍改造需求。

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感知网络,社区将传统入户走访与“云上心愿箱”相结合,形成动态更新的“民情图谱”。

工作人员化身“民情收集员”,通过网格化包保服务、定期敲门入户、电话随访、微信公众号专栏、在小区显著位置设置实体“心愿箱”等多种渠道,主动倾听高龄老人、残障人士、就业困难群体等特殊人群的“微心愿”。

通过精准记录每一份诉求,社区同步建立起动态更新的“心愿清单库”,让每一份期盼得到妥善回复。

“民生闭环”诠释治理效能

“社区介绍的工作离家近又合适,每月收入多了2000元,日子更有盼头了!”浩然社区居民张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记录是起点,解决才是关键。“月增收2000元”的就业喜讯刚写入社区民情日记本,新的服务链条已然启动。

浩然社区将民情日记本视为“民生作战图”,建立“分级响应、责任到人、限时办结”机制,对居民诉求建立台账,逐项销号,形成“记录—分派—走访—解决—反馈”的闭环。

——养老认证“送上门”。社区组建“银发帮帮团”,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为60多位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一站式”上门认证和健康关怀服务。

——就业帮扶“开小灶”。精准对接居民技能提升与用工需求,定期举办小型招聘会、技能培训班,帮助有需求的居民定制“技能提升+岗位推荐”计划;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24小时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零工驿站信息,并开通岗位信息推送微信群。今年以来,成功助力36人就业。

——需求响应“零时差”。社区干部集中研判重点难点问题,了解到部分居民想学习抖音课程的需求后,工作人员当月即协调资源开班授课。

——资源链接“广撒网”。积极对接辖区商户、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支持。

“邻里生态”激活共治密码

“陈奶奶,上次修的水龙头还好使不?”“小李,最近招聘考试准备得咋样?”……浩然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揣着民情日记本上门,不仅收集新诉求,更带着温度回访已解决的事,追踪服务成效。

在陈奶奶家,当工作人员回访前不久刚修好的水龙头的使用情况时,老人感动地说:“这些孩子比亲闺女还勤快”。

这种“办结≠结束”的回访机制,让社区工作从“办结事务”变成了“办好事务”,慢慢捂热了邻里情,催生出令人欣喜的“化学反应”——

社区创新“邻里互助积分”制度,推出“时间银行”互助体系,居民可用帮扶时长兑换服务。以前接受过帮助的居民,纷纷抽出时间,力所能及地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社区还鼓励大家认领“微心愿”、互帮互助,把回访中发现的暖心互助故事记在日记本里,公开表扬,渐渐在社区里形成了“亲帮亲、邻帮邻”的好风气。

如今,这些写满家长里短的小本本,早已成为丈量社区民生温度的“标尺”、检验为民服务成效的“镜子”、凝聚邻里深情的“纽带”,生动诠释着“最好的治理,是让人民群众永远站‘C位’的治理”。